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和丧葬文化?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和丧葬文化?

时间:2022-05-14 04:45:18

相关推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和丧葬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其起源于何时?这天有哪些习俗和丧葬文化

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寒食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节、端午节、春节、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现在定于每年的4月4号,每年清明节都会举办春季祭祀活动,在民间人们在这一天会扫墓或者祭祀祖先,表示对已逝者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就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著名诗句,既展现出了当时清明的季节特点,同时又表达了清明节时,对已经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著名诗句“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描写了在清明节时期祭祀祖先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无限哀思之情。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主要包括自然与人文两大特点。

笔者认为从自然文化色彩上来讲,清明节这一天处于春季初期,是万物复苏的时间,春季柳树发芽,大地逐渐形成一片绿油油的景象。这个时间段不冷不热,也是人们亲近自然和外出踏青游玩的好时节,同时春雨会滋润大地,所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形容。

从人文角度来讲清明和古老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作为自周朝至今的流传已久的传统节日,如今清明节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国家历史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清明时节是人们祭祖扫墓的节日,祭祖时间大概在清明节前后一共20天左右。

在祭祀逝去的亲人时,人们都会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他们的墓前放置果品、纸钱。还会为坟墓培新土、折绿柳枝插于坟墓上。由于清明节发展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所以祭祀祖先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达的就是后代对祖先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所以古诗有云“路上行人欲断魂”、“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等诗句,生动表达出清明节的万物复苏和人们的哀伤之情。

清明节习俗的文化开端

清明节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古代周秦时代就有清明节祭祀祖先的习俗。当时人们在祭祀祖先时,并没有清明节的概念。因为当时的人死后都埋在宗庙里,《周礼》有“凡祭墓为尸”的记载。

后来根据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扫墓”习俗。人们会自觉地去已逝亲人的目前扫墓,并放置食物水果进行祭祀。这个习俗沿袭至今,就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清明节。

提起清明节我们也会想到寒食节,寒食节就是在节日这一天禁止烟火,人们都吃冷食物。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相传是晋国公子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才逐渐演变而成的节日。当年晋国公重耳流落在外,介子推一直跟着重耳左右,并立下了拥立之功。

后来重耳重返国家并继位称王,在将相论功行赏的时候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便背其老母躲入深山,从此远离世俗不理世事。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出山便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出山。

介子推离世之后重耳将其丧生之山更名为“介山”,并将介子推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在寒食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禁止生火做饭,表达了对介子推的缅怀之情。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寒食节日首先在山西流行。

由于寒食节日期接近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将这一节日改成为“清明节”。 以表达对已逝的朋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清明节这一天民间会有扫墓和踏青的习俗。诗人们也通过不同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怀念。

清明节时的民俗活动

李清照曾有诗云:“淡荡春光寒食天”,说明自古就有清明节吃冷食的习俗。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家家户户都不生火,通过吃冷食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而清明节最传统的习俗之一就是扫墓祭祖,高翥《清明日对酒》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表现出清明节时间人们纷纷去扫墓和祭祀祖先的情景。

踏青也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宋朝诗人欧阳修曾写“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这其实是对清明踏青的另一种诠释。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节气之一,春季正是百花开放,柳枝舒展的季节。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这一天都会到郊外踏青、观赏春天景色,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清明也是古代农耕祭祀的一个习俗,对扩大农业规模发展和农产品生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外出踏青的时候会将新长的柳枝,折下来插在自己的帽子上,也会插在门楣上和屋檐上。插柳习俗具有避免疾病和预防灾难的寓意,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测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荡秋千是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通过荡秋千来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勇敢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清明节时期通过荡秋千,或者踩踏板等运动也可以增强体魄。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可见清明节时期荡秋千也,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之一。清明节还有斗鸡、蹴鞠、射柳、放风筝等方面的习俗,不同地区清明节的习俗也各有不同和寓意。

清明节与丧葬文化

清明节虽然是传统节日,但在现实生活中谁也不愿意直面生死话题。从中国古代出现丧葬文化开始,生与死的文化其实就已经被写入了典籍之中。而清明节其实就是丧葬文化的一个载体,在每年的清明节时期,人们都必须面对平时讳莫如深的生死问题。

中华民族有几千万的人文历史,在不断演变和积淀的过程中,清明节与丧葬习俗早已融为一体。《周礼》规定“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冬,晋文公卒。将殡于曲沃。”其实说的都是丧葬之礼仪。

无论是古代封建帝王还是普通百姓,其实都无法逃避生与死。而在清明节这一天,也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和礼仪,去祭奠已经失去的仙人。这种祭奠活动以清明节为时间载体,同时以“礼俗”文化为契机,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体现哀悼之情。

写到这里笔者深深地感受到,清明节其实是人们寄托哀思的一个“点”,在祭祀已经失去的先辈时,人们的情绪就会由这一个“点”,不断扩散成一个面。在点与面之间才是人们最真挚的情感表达。

结 语

我们都发现在清明节这一天,很多人的心情都会特别压抑。清明节虽然是国家法定假日,这一天不用上班工作,也可以自行外出活动或者踏青。但是在外出的时候看见有人祭祀祖先,也会想到自己的先辈。多少代人经过艰苦的劳动和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的祖先都曾经有鲜活的生命和辉煌的成就,经过一代一代的努力将先进的思想,以及丰硕的劳动成果摆在我们面前。所以作为子孙后代应该不断鼓励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制定一个计划,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晓晓《山西介休寒食清明习俗与介子精神研究》

2.洪欣荷; 高梦宇《保护传统节庆习俗生命力探索节日内涵传承新途径——关于清明节文化的问卷调查分析》

3.莫愁《新时期清明习俗研究视角述评》

4.张弛,毕啸南《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与时空变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