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吾日三省吾身:穿保暖内衣吗?穿秋裤了吗?一条够吗?

吾日三省吾身:穿保暖内衣吗?穿秋裤了吗?一条够吗?

时间:2023-05-09 10:48:00

相关推荐

吾日三省吾身:穿保暖内衣吗?穿秋裤了吗?一条够吗?

十一过后,全国气温仿佛坐了过山车一路直接下滑,单位爱美的女同事,刚脱掉夏季的连衣裙,马上找出了御寒的毛衣,最后连薄羽绒服也套在了身上。

这几天,多地气温刷新入秋以来新低,部分地区甚至已经入冬。16号,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网友拍视频称,街头商贩穿着大棉袄开始卖冻货。商贩说自己凌晨5点多就过来了,卖到早上7点半。视频拍摄者余先生说:“今年冷得早,这个时候卖冻货,我们本地人都觉得稀奇,往年11月初才开始卖。”

@中国天气不断发布着降温预警冻哭预警),提醒大家每日三省吾身:穿保暖内衣吗?穿秋裤了吗?穿一条够吗?

潮流青年们也纷纷在网上晒自己的御寒装备,吐槽今年特别低的气温↓↓↓

瑟瑟发抖的小编不禁想,天冷了,现在的小伙伴们可以开空调、抱暖手宝或者点热奶茶甚至用发热鞋垫,那古人是如何御寒的呢?

搜集资料发现,原来古人取暖,讲究“内外兼修“,室内和室外各有一套。那会虽然没有羽绒服,但各种皮草在冬天轮番登场。在《红楼梦》中,就有鹤氅、雪帽、狐皮袄子、羊皮小靴等等。贾宝玉平时有起夜披的貂颊满襟暖袄,重要场合还有贾母赏赐的雀金裘等。

寻常百姓冬天穿不起皮草就穿棉衣,一件不够就穿两件。消费不起棉衣,还有性价比更高的纸衣。唐宋时期,人们会用楮皮纸做衣服,称为“纸裘”。它不但御寒、耐穿,最主要的是价格便宜,适合贫民出门穿。

古代也有便携的取暖设备,比如手炉。手炉在唐代已非常盛行。它可以捧在手上,也可以揣在袖中,可谓古代的暖手宝。

民间用不起精美手炉没关系,还有汤婆子,类似于今天的暖水袋。在宋代,就有许多人用它捂手捂脚。黄庭坚说:“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

室内的取暖设备五花八门,可见古人在取暖这件事上有着源源不断的创意。

最常见的就是炭盆,但凡冬季,都少不了它。炭盆可置于室内或庭院中,烧炭取暖,故亦称“炭盆”。在条件简陋的古代,可以说算是自供暖的鼻祖。

《雍正行乐图册》之一围炉观书 图源:世家鉴藏

如果实在条件困难,以上都消费不起,便只能靠抖腿和坚强的意志了。

苦吟诗人代表孟郊因为家里穷没钱烧炭,只能捡寒枝生火取暖,结果哆哆嗦嗦半天也没有取暖成功,他吐槽道: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濂自幼学习刻苦,天气寒冷,他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也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于是他写道: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杜甫吐槽天冷的诗句不少,公元755年,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称自己冷到手指僵直,连衣结都打不来。

安史之乱后,他又逃难至四川成都,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盖了多年的被子又冷又硬,孩子睡觉不老实还把被子蹬破了,成都的秋冬季节又冷又湿,于是他写道: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天冷吐槽达人当然还有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他在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塞外冬天太冷,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面对寒冷的天气,古人取暖智慧不输于现代人,也催生了不少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天气渐凉,你的取暖神器准备好了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