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北京出现“三阴”感染者!病毒隐匿性太强?这篇文章都说清楚了

北京出现“三阴”感染者!病毒隐匿性太强?这篇文章都说清楚了

时间:2020-09-16 11:17:03

相关推荐

北京出现“三阴”感染者!病毒隐匿性太强?这篇文章都说清楚了

2月7日下午,一则消息在网上传开。

消息称,一位武汉来京的发热肺炎患者2月5日在中日医院呼吸四部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目前正等待转往定点医院。此例患者入院前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甲流核酸检测阳性,因此于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入院后插管上呼吸机,通过肺泡灌洗检测才发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其落款为“中日医院新冠防控领导小组”。

北京一位三甲医院呼吸科医生透露,医院内部已经将此案例通知给员工,应当属实。据新京报记者从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处核实,该病例的确存在。

据1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天津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在1月25日、1月28日共进行了三次核酸检测,都为阴性,但是在1月30日的第四次检测中呈阳性。

目前尚不清楚该病例是否由于收集、处理、运输或保存不当等原因导致阴性结果。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在“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中,也写明多种因素可导致出现假阳、假阴。

北京一位三甲医院呼吸科大夫:

病毒隐匿性很强

北京一位三甲医院呼吸科大夫告诉记者,常规对疑似患者进行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如果出现一次阳性则确诊,如出现两次阴性,则基本可排除感染。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说明病毒隐匿性很强。

“病变发生在肺部,即下呼吸道,有时上呼吸道咽喉部找不到病原。”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新民解释,也因此,会出现该病例通过肺泡灌洗检测才确诊阳性的情况,而现在很难做到对每一例疑似患者都进行下呼吸道标本采样,这也给确诊带来一定挑战。

这并非个案。在早期,对疑似病人而言,能拿到试剂盒便是“中了彩票”。而现下起了变化。即使症状吻合、CT提示肺部病毒感染的病人,也无法获得“阳性”确诊。

为何试剂盒检测会频频出现假阴性?

2月3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的朋友圈截图在网络上流传。她认为:在武汉疫区,应该以CT影像作为目前-nCoV肺炎筛查的主要依据;同时给予无症状或核酸检测阴性但CT影像阳性的人予以隔离,以防造成家庭聚集感染。

她接受媒体采访称,她发出朋友圈的原因之一是,一些CT诊断阳性的病人由于核酸检测结果为假阴性,漏诊后回到家里,最终造成家庭聚集发病。

为什么检测会存在“假阴性”?

据了解,试剂盒检测结果不仅与试剂盒质量有关,还与新冠病毒自身的特点、采样部位、采样量、运输和储存环节,以及实验室检测条件和人员操作有关,由多种原因构成,非常复杂,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与这次病毒的特殊性有关。

多位一线医生表达了类似观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是样品采集。目前,咽拭子在口腔和鼻腔取样是最普遍的样本采集方式。

在武汉一线支援的检验科医生王锐智说,检验业内常说“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标本出垃圾结果)”。他称,因为新冠病毒主要是在下呼吸道,而咽拭子取样是属于上呼吸道,具体操作是用拭子擦拭两腭弓、咽及腭扁桃体上的分泌物来获取标本。新冠病毒临床管理指南指出,应同时检测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标本以提高检出率,但在王锐智的观察中,下呼吸道的标本相对难获得,所以很多医院都没有做到同时检测。

另一位一线医生说,咽拭子取样最便于推广,可操作性强,痰液不是随时都有,而肺泡灌洗液的提取涉及气管镜,操作不便,而且医护人员更容易感染。

取样的技术也会影响检测准确性。一位医生说,经验不足的护士可能获取不到合格的标本,从而导致假阴性。但一个更现实的原因存在于经验之外。谭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核酸检测最早由湖北省疾控中心来做,很多医护人员由于口对口面对病人,结果被传染,现在检测扩大到更多医院后,一方面有很多不专业的人来检测,取样的部位不够深,到不了咽部,更重要的原因是,有人会害怕自己靠得太近被传染,更容易导致取样不到位。

实验操作也是可能的影响因素。熟悉体外诊断试剂的王锐智说,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操作步骤比较多,因此实验员操作出错的机会也会比较多。加之目前每天检测的标本非常多,检验人员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操作出错几率会增加。

检测4次才确诊?!

为什么确诊还是那么难

这样的病例其实早有发生。

据1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天津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在1月25日、1月28日共进行了三次核酸检测,都为阴性,但是在1月30日的第四次检测中呈阳性。

目前尚不清楚该病例是否由于收集、处理、运输或保存不当等原因导致阴性结果。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在“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中,也写明多种因素可导致出现假阳、假阴。

1月30日,21新健康记者从多个交叉信源得到证实,不仅天津,多地多个医院都出现了类似的“漏检”情况,多位临床医生也对试剂盒准确性提出疑问。尽管“漏检”属于小概率事件,但保证试剂盒结果的高准确性仍对疫情防控有重大意义。

为何会出现漏检情况?

“抗击疫情的矛盾点,第一轮挑战在于试剂盒的产能不足、不规范与疑似病例过多。这点通过药监局快速审批,正在逐步缓解;但第二轮矛盾马上来了,就是大量试剂盒鱼龙混杂的质量问题以及夸大宣传、一味追求检测速度,可能带来的漏检和错检问题。而且,这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华南某体外检测业内人士对21新健康记者表示。

夸大宣传的“试剂盒们”

1月26日晚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启动应急审批程序,仅4天就批准了四家公司四个试剂盒产品,用于紧急应对此次武汉新型肺炎疫情。

检测试剂盒作为三类医疗器械,一般情况下需临床试验后、由国家药监局审批方可正式上市,获得挂网招采机会,并进入院内销售,这需要耗费以年为单位的时间。而此次国家药监局开设绿色通道,极大缩减了审批流程。

但是试剂盒火速获批之后,带来的问题是产品的“鱼龙混杂”,夸大宣传则成为第一个信号。

1月28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圣湘生物科技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据其宣传,这款试剂盒能实现30分钟出结果。且根据新华社消息,该试剂盒能实现一人一机一日检测样本量高达1000人以上的检测。

但业内普遍认同的是,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试剂盒需要依赖相关PCR实验室及相关仪器,最快也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得出结果,动辄十几分钟出结果的试剂盒是否真的可信?

无独有偶,1月29日,绍兴同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宣布研制出可以快速筛查冠状病毒的筛查检测试纸(胶体金法),可十分钟出结果。该消息一经传出,便有人质疑胶体金法用于检测是否会造成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奇高的问题。

华南某试剂盒上游企业负责人向21新健康记者表示:“分子诊断灵敏度较高,通常不会出现漏检情况,但根据此前人民日报报道天津的情况以及部分医院发现患者发热后检测几次才呈阳性的现象,不排除是试剂盒准确性存疑的可能。

“目前疫情严重,试剂研发的推进非常紧迫,很多企业在开发中拿不到临床样本,无法做标准,灵敏度调试可能做得不够充分。此外,现在缺乏临床数据是很普遍的,不只是灵敏度问题,特异性可能也存在风险,各家试剂性能的差别是一定有的。”

准确性博弈:灵敏性、特异性跷跷板

何谓灵敏性和特异性?

灵敏性即为真阳性率,也即准确检测出相应病人的概率(可以理解为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患者是否真的确诊为患者);

而特异性即为真阴性率,就是指正确排除被检测者携带相应病毒的概率(可以理解为非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患者是否为真的可以排除)。

事实上对于检测试剂盒来说,灵敏性和特异性的关系如同跷跷板,高敏感性与高特异性不可兼得:高敏感性则低特异性,高特异性则低敏感性。

随着检测试剂灵敏度的提高,其漏诊率会随之降低,但误诊率会上升。也就是说,灵敏性高的检测方法,能更准确地识别出患有所检测疾病的患者,但也更可能出现误诊的情况。

灵敏性和特异性是天然矛盾的,一种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高,则其特异性相应地较低,反之亦然。

然而据《健康时报》报道,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官网1月29日发布最新信息显示,其研制新型冠状病毒(-nCoV)核酸等温扩增快速检测试剂盒,可在8-15分钟内出结果,极大缩短检测时间,配套等温扩增仪器可自动判读结果。并称其试剂盒通过病毒病所新型冠状病毒盲样考核标本盘验证,和商业化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比较,成本价格较低、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

这句“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为100%”投下了一片疑问的阴云,何种技术使其能够突破自然的公理?

此外,一位检测行业工作人员对21新健康记者表示:“我了解的情况是,圣湘被批准的同样是常规rtpcr试剂盒,但他们宣传能30分钟快速诊断,与批件严重不符。圣湘所批件适用机型,根据报道是使用常规荧光定量pcr仪,整体需要时间2小时左右,与常规的pcr试剂没有区别,即需要普通荧光定量耗材。”

目前圣湘主推的分子检测技术诊断POCT技术平台,属于毛细管荧光定量模式,需要特制的毛细管耗材,而其宣称30分钟出检测结果,却没有提及整个反应时间。

确诊之难,难在实验室资源

“现在来看,加快审批之后试剂盒的产能是够的,达到一天50万人份的产量并不难。但是并不意味着确诊效率就能全面得到提升,现在的主要矛盾在于PCR实验室不够。”前述检测行业人士说道。

目前已研发出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主要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试剂盒,其对检测环境和设备都有着较高要求。下放到各级医院难,一是因为试剂需要在仪器上使用,不是所有地方医院都有仪器;二是使用这类试剂需要培训,人员素质的问题也会限制其使用。

目前,需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分区,来分别完成试剂配制、样品处理、核酸扩增及产物分析四个实验过程,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这种实验室并不算普及,基层医院一般没有,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医院、疾控中心和研发机构才会建设符合条件的实验室。同时,因为PCR过程易受污染,对于检测人员的操作也有一定要求。

根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已经下沉试剂盒到指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10家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28日开始,武汉市指定的检测机构还增加了8家,包括武汉市武昌医院、江汉区疾控中心、硚口区疾控中心、蔡甸区疾控中心、江夏区疾控中心、黄陂区疾控中心、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华大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保证火线获批且进入临床的试剂盒质量,基层疾控中心和一些基层医院的实验室设备,以及确保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才是解决目前确诊之困的关键。”检测行业人士说道。

朋友圈“CT替代核酸检测”传言引关注

张笑春回应:非常时期宁错勿漏

因“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目前新冠肺炎首选诊断方法”言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一夜爆红。2月5日下午,张笑春就自己日前的言论,首次进行公开说明。

“我前几天在朋友圈中分享的观点,是根据科学依据及临床经验所得。”张笑春说,病毒核酸检测是最终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创诊断的金标准,然而检测结果“CT阳性、核酸阴性”的结果,可能影响临床排查。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特异性高、敏感性偏低,不排除存在部分假阴性。

图/人民网

张笑春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不久,检测和诊疗还需要一定认识的过程,加上核酸试剂盒的研发时间较短,现有采样人员紧缺,核酸试剂检测时间相对较长等因素,短期内对大量密切接触、家庭留观及高度疑似的患者进行检测排查存在一定困难。

“CT检查方便、快捷、直观,在基层医院易于普及。虽然CT只是辅助诊断手段,但在新冠病毒肺炎形势严峻的今天,武汉等地区的防控必须采取‘不放过一个’的非常规手段,减少交叉感染。”张笑春提醒,CT阳性和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也要被纳入隔离治疗的范畴,非常时期“宁错勿漏”,即使是其他病原体肺炎、也会因为及时治疗而受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快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使得尽可能多的人不被感染、以及感染的无症状患者能及时被发现和及早治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中华放射学会神经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徐海波教授表示,CT既是专业手段,也是循证工具;既是诊断者、也是评价者。因此CT作为快速诊断有特有的优势。在湖北等疫情严重的地区,CT筛选或将成为诊断新冠肺炎的首选方法。

据了解,北京阜外医院赵世华教授、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伍建林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欧陕兴教授等多位业内专家,近日通过电话、微信或自媒体平台等方式联系张笑春教授,对她的观点表示认同和支持。

在张春红的言论被广泛传播之后。国家卫健委也采取了行动。

2月4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21财闻汇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陈红霞,高翔,李晗)、21新健康(作者:唐唯珂)、新京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