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热血 爱国的咏怀颂古诗歌 杜甫 王昌龄都写过

热血 爱国的咏怀颂古诗歌 杜甫 王昌龄都写过

时间:2023-12-14 11:45:55

相关推荐

热血 爱国的咏怀颂古诗歌 杜甫 王昌龄都写过

由于人们不断地对于战争和历史进行反思,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军旅诗歌的变体,这种诗歌同样也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那就是咏怀颂古的诗歌。

著名的宋朝文学家苏轼,恐怕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了吧。他的一首《念奴娇》,将赤壁的场景,用蒙太奇的方式,一帧一帧地在我们的眼前重现。于是,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是一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烈场景,在这样一个场景中,我们和作者一起,数英雄,看英雄,论英雄。

我们看到的,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他在谈笑间,就将曹操的百万雄师,变得“灰飞烟灭”,这是一种多么豪情万丈的场景啊。只可惜,这“千古风流人物”,如今已经被“浪淘尽”,于是,我们便只能跟着作者一起,用自己的思想来畅游当年的古战场,来掬起当年存留下来的那一捧甘冽的醇酒,最后,感叹一声“早生华发”啊。

其实,苏轼想说的,恐怕不是感怀他自己的“早生华发”,而是在感叹自己晚生了这些年,如果生在那个纷乱的三国,恐怕他也能够建功立业,成就属于自己的军旅梦想。

自从三国以来,中国的文人们,就对于三国那个时代心生向往,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个“三国”的情结。这个“三国”情结,说得更具体一点,便是“赤壁”情结。不错,赤壁之战,在三国的所有战役中,它的惊险和变幻莫测,是首屈一指的,于是,它自然而然,便成了诗人们歌咏的对象。

除了苏轼以外,还有不少诗人,曾经歌咏过赤壁之战,比如唐朝杜牧的《赤壁》,便是其中极其有名的一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从另一个角度来对于赤壁之战进行了反思,他和苏轼的豪迈不同,充满了哲学的思辨,他考虑的是如果赤壁之战周瑜没有胜利的话,历史将会怎样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曾经咏过赤壁,其中不乏李白、杜甫、戴复古这样的名人。

军旅诗歌由于所反映的内容,都是与军人和战争有关的,所以,它所主要体现的思想也是显而易见的。

军旅诗歌中最常见的,便是弘扬爱国主义的思想。是的,军人出生入死,“十步杀一人”,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难道他们仅仅是为了像诗中所说的那样名垂千古吗?不,绝不仅仅如此,将士们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保卫自己的国土,保护自己的人民。

所以,军旅诗歌中,常常荡漾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

比如,著名的岳飞在《满江红》中这样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我们可以看到,在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的时候,他看到的,不是要如何成就自己的功名,而是如何为国家报仇雪恨,所以,当他“仰天长啸”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愈加“壮怀激烈”。

岳飞,是一个著名的爱国将领,他的一生,都在为匡复河山而努力,他每日在做的,就是为了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只可惜,奸臣当道,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他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壮举,最终还是未能完成。然而,虽然如此,他那“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迈精神,却从古到今,感动了无数的人。

除了爱国主义情操以外,军旅诗歌还往往彰显一种视生死为等闲、视英勇杀敌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因为,军人,这一个职业,是与生死时刻相伴的特殊职业,所以,军人就格外需要有一种奋发抗争、勇于进取的精神力量。

没错,“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这是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对于军人来说,这个“志”,不是一般的“志气、志向”,而是指一种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这种精神,是整个军队的坚强支柱。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你瞧,战争是多么频繁,以至于将士们连安营扎寨的时间都没有,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斗志,他们抱着马鞍,睡得多么香甜,他们知道,在第二天,一定还有一场恶战在等着他们,所以,要趁着这有限的时间,好好休息。这样的一种乐观的精神,一定能够带领他们,迎接胜利的黎明。

“四连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你看,这又是一场多么壮烈的场面啊,擂动战鼓的声音,竟然引起了雪崩,让人觉得好像是山都动了一样,将士们对此却无所畏惧,真正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啊。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你想,你认为将士们这样拼死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功名利禄吗,如果你这样看的话,那么,就实在太小看我们的将士们了,他们的战斗,不是为了勋爵,而是因为,保家卫国,这是军人天生的职责。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在军旅诗歌中还有一部分,反映了一种人们对于战争的反思。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它们所反映的思想,可能稍微有些消极,但是,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诗歌。

诗人们所反对的,自然不是正义的战争,如果是为了保家卫国,那么,自然要用极大的热情来赞颂烈士们的英勇,可是,就怕烈士们的勇猛,被某些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他们穷兵黩武的工具,成为他们贪婪地想要不断攫取财富的借口。诗人们反对的,是非正义的战争。

曹松在《己亥岁二首》中说:“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成就一个人的功名利禄,而牺牲了万千条生命,这样真的还有意思吗?

王昌龄在《塞下曲》中说:“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样,他也用极大的同情心,哀悼那些已经被埋葬在黄土之下的白骨,这些人,他们也曾经是鲜活的生命啊,他们也曾经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如果他们是为了理想和信念而战,那么虽死犹荣,可是,如果只是为了某些人的个人利益,就这样化成了蒿草下的白骨,还值得吗?

杜甫在《春望》中这样说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管怎样,战争,总是残酷的,每场战争中,总会有一些无辜的平民百姓受到牵连,所以,诗人才会怀着悲怆的心情,表示自己的哀恸。

其实,军旅诗歌的作者,并不全部都是军人,他们是怀着对于军旅生活的憧憬,而进行歌咏。由于这些诗歌的创作者,通常都是一些没有经历过真正军旅生活的普通文人,他们对于军队和战争的了解,都还只是皮毛,可能是通过道听途说的方式了解,也可能是通过阅读典籍和文章来了解,所以,他们最大的问题,便是无病呻吟。

由于不了解,所以,他们永远都无法体会真正的军人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

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能够在这些诗歌中读到作者那浓浓的爱国情怀,作者们对于保家卫国的军人们所怀着的深深敬意,和对于挑起战争的侵略者们的仇恨。所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价值的。他们因为梦想成为军人,征战沙场,所以,他们才会创作了这诸多的军旅诗歌。

军旅诗歌,彰显英雄气概,弘扬尚武精神,当我们读到这一首首让人血液沸腾的诗篇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就仿佛穿越了千年时空,走进了古人的精神世界,于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便会油然而生,于是,我们也会在心头树立下一个心愿,那就是保家卫国、死而后已。

恐怕这就是金戈铁马英雄气的军旅诗词,真正能够吸引无数读者的地方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