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果然是她!《中华诗词大会》16岁才女武亦姝夺冠

果然是她!《中华诗词大会》16岁才女武亦姝夺冠

时间:2022-09-11 08:25:38

相关推荐

果然是她!《中华诗词大会》16岁才女武亦姝夺冠

遇见这个节目,是开始最浪漫的事。

这个春节,央视最火的节目是《中华诗词大会》第二季,最火的女孩是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让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昨晚总决赛,16岁武亦姝以5:3击败彭敏,成功夺冠!

第一关:“飞上枝头变凤凰” 原来是指陈圆圆

个人追逐赛环节,依次上场的四个选手张苑苑、武亦姝、李宜幸、陈更,清一色的女生。之前圈粉无数的武亦姝是第二个上场,答对九道题得317分,也刷新了比赛最高分。其中“落叶满长安”一题几乎击败了百人团所有选手,因为很多人都误以为答案是“长安一片月”。

另一个夺冠热门北大理科博士陈更也一路过关,把场上分数追到306分,基本上只要再答对一题,就能淘汰武亦姝。谁也没想到,陈更却经历了突然“死亡”。让她抱憾的题目是:“飞上枝头变凤凰”是形容谁的诗句?A.苏小小,B.李师师,C.陈圆圆。

陈更选了“苏小小”。但答案是“陈圆圆”。“飞上枝头变凤凰”是大家常用的句子,但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它出处是清代诗人吴伟业《圆圆曲》一诗。“教曲技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诗人形容陈圆圆地位突然升高,从风尘女子变为正品夫人。

第二关:背熟《将进酒》 不愁飞花令

飞花令环节,武亦姝和百人团里本场得分最高的选手,来自石家庄的大学老师王子龙狭路相逢,两人以“酒”为关键词对诗句。

说到酒的诗句,就离不开爱喝酒的诗仙李白。几个回合之后,武亦姝报出李白名篇《将进酒》中的一连串句子,每句都有酒字,“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以气势碾压对手。而王小龙坚持了一轮,但紧接着说出的“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武亦姝已经说过,而临时慌了手脚,喊了声“不好,要坏事儿”,果然就卡在那里,在数秒声中告负。

第三关:答不出“杏花春雨江南”

武亦姝和擂主彭敏对决,气氛十分紧张。而彭敏在关键时刻两次误判抢答,两次送分给武亦姝。其中一题的谜底是名句“杏花春雨江南”,彭敏也过于紧张而答不出。这时,武亦姝最后以5比3的比分毫无悬念地获胜。“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 寄柯敬仲》,蒙曼评点:这句诗已经化用在我们生活里了,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把它当诗句来看待。

让武亦姝拿下317分的9道题一起来做一下

1.识别诗句:兴尽无舟晚欲揖回济。

2.识别诗句:不庐真还兰面破山终楼识不。

3.填空:五岭逶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 对上联:(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下列哪个诗人在当时不受关注,到后世“粉丝”众多?A 白居易;B 李白;C 陶渊明。

6.王安石“意太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说的是谁的故事?A 杨贵妃;B 赵飞燕;C 王昭君。

7.“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中的“姑”是指?A 父亲的姐妹;B 丈夫的姐妹;C 丈夫的母亲。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历史上“勒石燕然”的是哪一位名将?A 卫青;B 霍去病;C 窦宪。

9.下列诗句,哪一项是正确的:A 古人已用三春足,年少今开万卷余;B 古人已用三秋足,年少今开万卷余;C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答案:1.兴尽晚回舟。(出处宋李清照《如梦令》)2.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处唐王昌龄《从军行》)3.迤。(出处毛泽东《七律·长征》)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出处唐韦应物《滁州西涧》)5-9全是C。

央视与国家语委、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春节期间强势回归,在社会上掀起一股不小的古典诗词热。彭敏作为第一场、第七场、第八场的擂主,成了大家眼中的“背诗机”。彭敏是怎么看待古典诗词的呢?↓↓↓

古典诗词:无用之用有大用

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喜欢古诗词,渐渐走上“文艺青年”的不归路。在拿下《中国成语大会》总冠军以及这次在《中国诗词大会》崭露头角前,我曾意识到古典文学的“边缘”地位,甚至常常感觉人生被诗歌这个爱好所拖累。直到参加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才有了些成就感,后来又参加过七八个类似节目,尝到文学爱好的甜头,也有了用武之地。我也注意到网络上有一些对此类电视节目的质疑。有人说,“不就是考死记硬背吗,这对我们沉下心来传播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用?”有人说,英国人读莎士比亚的也少了。中外有相似之处,高雅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播中会遇到困境。物质化的日常生活,总让人觉得诗歌特别是古典文学有些“虚头巴脑”。但在文化繁荣的背景下,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和权威主流媒体的推重,整个社会重视传统文化的现象回流,人们的“文学无用感”在减少,对中国文化的敬畏之心在增强,学文学、爱文学的人和古典文学本身的地位都得到提升,其传播也就水到渠成。一个爱好文学的民族同不爱好文学的民族是有明显差别的,就像一个饱读诗书但不够富有的人和富有但缺少文学修养的人站在一起,他们所体现出的风貌、气质完全不同。诗歌可以重塑国民性格和灵魂气质,这就是“无用之用有大用”。 对青少年来说,诗词是弘扬传统更好的媒介,它篇幅短小,可随手拈来几首,不必非要去翻《全唐诗》。它不同于大部头的经典文献,没有说教意味,更容易提升人们的审美,浸染灵魂。最近看到北大校友朱华颖诗集《最远的远方》中说,“诗歌并没有走向没落而是必将复兴”。在我看来,诗歌并没有没落、萧瑟、凋零。这几年随着微信平台盛极一时,像余秀华这样有着特殊身份的诗人向大众输出了一批接地气的诗歌,又推动了诗歌热。“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诗刊社”等微信平台,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这些现象带来的并不是诗歌虚假繁荣和无效繁荣。 前些年,正是易中天、于丹等人的通俗讲解带火了《三国演义》和《论语》。诗歌同样如此,在持续传播的过程中,还缺少代表性的灵魂人物。社会上需要有一批传播诗歌的佼佼者和权威的学者。我内心也存疑,这股传统文化热能持续多久?毕竟我们的民族性格中还有太多重实用的成分。如果电视台不再播放诗词大会这样的文化节目,这股热也可能就过去了。单纯谈古文字,对现代人来说仍有隐蔽之处和难度障碍,在大都市的繁忙生活中,古典与现代对接需要综合的方式。如果用功用主义心态看,诗歌还是无用,但心中装着成百上千首古代诗词、散文的人,审视世界和看待生活的方式就不再单一。(作者是《诗刊》编辑、央视《中国成语大会》总冠军彭敏,谷棣采访整理)

环球网综合环球时报、都市快报

往期精彩回顾

春节刚过,一个极恐怖的案件震惊了台湾……

读不懂这位“隐形总统”,中国别想搞定特朗普!

如果中日钓鱼岛开战,靖国神社是不是要“招新”?

32年前他资助马云200元,昨天马云报答他2000万

不知道安禄山和石敬瑭没事,知道安倍晋三就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