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高适用他那笔力雄健 气势奔放的诗 充满奋发进取 蓬勃向上精神

高适用他那笔力雄健 气势奔放的诗 充满奋发进取 蓬勃向上精神

时间:2021-06-23 06:56:20

相关推荐

高适用他那笔力雄健 气势奔放的诗 充满奋发进取 蓬勃向上精神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边塞诗不同于其它人,更多是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当然也有一些咏怀诗,但是不能完全代表他的诗风。

他更喜欢写景然后抒情,其景简单明快,雄浑悲壮,以些来呼应那些永远值得敬重的边关将士们的豪情和为国奉献的精神。他的诗读来不会让人感觉到低落。

他总用那些苍凉的景色描写来反衬边关将士生活环境的艰苦,紧跟着则讴歌,用背景之艰苦来衬托这些戍边将士的可敬和牺牲奉献精神是他常用的手法,却从不令人生腻。

【别董大 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hé]飘/飖[yáo] 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我向来提倡读诗要知道里面的人物,典故。董大经常为边塞将士演奏的音乐家。很多人都很赞赏他。董大(原名董庭兰)(约695-765):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陇西人。 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音乐家。他少年时并不肯读书,到处游荡,甚至做了乞丐,向人讨饭。直到五十岁,方才归正,努力读书,学做诗人。几年之后就渐受人注意了。他多写边塞战场上的情形和景象。在战争的场面下,同时又顾到征夫的疾苦,少妇的情怀,故能于高壮的风格里,还能呈现哀怨之音,令人读了,觉得悠长有味。董庭兰早年曾从凤州(今陕西境内)参军陈怀古学得当时流行的“沈家声、祝家声”,并把其擅长的《胡笳》整理为琴谱,董庭兰后来的声望已超过了沈祝两家,百年后,元稹在诗中仍赞道:“哀笳慢指董家本,”今存的《大胡笳》、《小胡笳》两曲,相传就是他的作品,另有《神奇秘谱中》收有他作的《颐真》一曲,据说此曲是他隐居山林,过着“寡欲养心,静息养真”的道家生活的反映。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宏阔悲壮!诗中的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万死不辞,不畏死不畏难。当然没有忘了嘲笑那些读死书的文臣,不但不能上阵杀敌报国还胡乱指挥!

就如同现代人一样读死书,天天还指点江山,可惜的不知道将士和百姓苦,只知道之乎者也吧?可手法大气豪壮,宏大辽阔之气尽显。未行万里路者,却要指点江山,却要给民出主意,多大的讽刺啊?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一个国家,男儿要有热血,体不壮何以卫家卫国?靠一些靡靡的柔弱的就差喊”扶哀家一把“白脸娘娘腔吗?靠一些”不识愁滋味强说愁“的?高适早就告诉我们了,只有这样的国民才会守住国土。才不会被践踏。而且在同样的蓟门行第三首”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已经预见,胡人强于汉人的军队,但是已经敏锐地极有远见卓识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实十分强大,有时甚至明显优于汉族军队。后来的唐代安史之乱、元灭宋、清灭明,即印证了诗人的观点。诗人当时只是看到胡兵强于守军,因此边境堪忧,并未能见识到胡兵竟能践踏整个中原。我们要有汉家男儿的热血。

那是因为你眼中只有情爱诗词,你眼中只看到诗的表面,却不知道诗中典故,诗中的地理知识,诗中的历史典故,诗中的历史教训。

读诗的正确打开姿势:要把诗词当成一个点,然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从诗中学习历史教训,了解人物环境,所处历史背景,了解诗中的历史教训。这才是真正的学诗词。

浅尝辄之就直接武断的下定义是一种很肤浅的行为。

诗词的魅力就是因为它蕴含了很多哲理,蕴含了很多知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