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诗圣杜甫:暖男的情爱 至今感人肺腑

诗圣杜甫:暖男的情爱 至今感人肺腑

时间:2024-04-08 06:17:19

相关推荐

诗圣杜甫:暖男的情爱 至今感人肺腑

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有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的这副对联赞美的就是“诗圣”杜甫。

作为大唐现实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杜甫凭借他的“诗史”般的“三吏”“三别”,获得“诗圣”的美誉,可谓当之无愧。

今天,花中君子想从三个方面,与朋友们一起感受“诗圣”的情怀。

一、爱妻惜子的好丈夫、好父亲

杜甫30岁时,迎娶了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为妻。终其一生,杜甫只爱杨氏一人。两个人一共养育了两个儿子宗文、宗武和一个女儿凤儿。

我们可以从很多诗句中感受到杜甫爱妻惜子的情怀。

比如在《月夜》中有这样的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身在长安,心中思念妻子儿女,怜惜妻子独自在月下痴痴凝望自己,手臂受到夜晚寒气的侵袭。

在《江村》这首诗中,诗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亲切地称呼杨氏为“老妻”,赞美自己的夫人多才多艺,能够甘于贫贱,苦中作乐。

在《春望》这首诗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明杜甫在战乱中深切挂念妻子儿女的安危。

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从“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知到杜甫的心意——听说唐朝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自己欢天喜地的同时,也不忘温柔地关注妻子儿女的喜怒哀乐。

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中,我们诵读“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这些诗句,仿佛看到了一个为不能让儿子吃饱以至于饿死的慈父的悲痛和自责。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分明也有对儿女的怜惜。

我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在《答客诮》中写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鲁迅的诗句既表明了他自己的观点——真豪杰、大丈夫怜惜自己的子女,也是对“诗圣”杜甫对待妻子儿女的最好概括。

二、怜老惜贫的好邻居

在《红楼梦》中,老祖宗贾母是个怜老惜贫的典范。她对刘姥姥很尊重,很照顾。

相比贵族贾母,杜甫的生活却捉襟见肘,可是,他却同样有宽广的心胸和仁慈的心地。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写道:南村的一群顽童,明明知道是狂风把自己家的茅草吹刮到浣花溪对岸的,却当着不停呼唤他们停手的杜甫的面,公然把茅草抱走。

可是,当时做过官的杜甫,只是眼睁睁地看着这群战乱中的顽童抱走他的茅草,只是口干舌燥地呼喊他们放下茅草,并没有凭借官员的威势惩罚他们,因为杜甫心中明白:这些茅草或许可以给群童的家庭提供一些庇护。

如果说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捐助”,那么,在《又呈吴郎》中,杜甫就是主动的救助了。

《又呈吴郎》中,杜甫劝导一位姓吴的亲戚:不要在草堂(杜甫这时已经把草堂让给吴郎)四周插上篱笆,要放任西边无依无靠、无儿无女的寡妇来打枣。之前,杜甫就是这样做的——草堂前面有几棵枣树,寡妇经常来打枣充饥,杜甫从来不干涉。

陕西有民歌“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正是对杜甫同情体谅贫苦百姓的品质的赞美。

三、忧国忧民的好士人

《春望》中,昔日繁荣昌盛的大唐都城长安被叛军攻陷,沦为一片焦土。面对这种惨状,杜甫痛心疾首。这个时候,他看到烂漫的春花,听到清脆的鸟鸣,心中涌起的不是欢喜,而是“溅泪”“惊心”。

在著名的“三吏”“三别”中,杜甫满含热泪,用细腻的笔触写下了一个个令人动容的画面:《石壕吏》中的老妪,为了保全家中老小,自告奋勇,奔赴前线,为保家卫国的军士们做饭;《垂老别》中的老头儿,为了不让老伴悲伤,偷偷前往投军,没想到老伴却早已哭倒在门外的路旁;《新婚别》中的新娘,还没有等到与新郎一起拜见公公婆婆,就含泪送新郎上战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一家人饥寒交迫,屋漏偏逢连夜雨,却一心想着什么时候突然出现千万间高楼大厦,好为普天之下的贫寒士人遮风挡雨。

这些感人肺腑的诗歌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诗圣”杜甫爱惜妻儿,怜老惜贫,忧国忧民,他就像冬日的暖阳,温暖了这个世界。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热情诚恳的友友一路陪伴花中君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