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心经》到底在讲什么 心经句解之三 照见五蕴皆空

《心经》到底在讲什么 心经句解之三 照见五蕴皆空

时间:2023-03-10 11:35:13

相关推荐

《心经》到底在讲什么 心经句解之三 照见五蕴皆空

心经句解之三,照见五蕴皆空

【批注】:照见:照是妙智慧观照,见是圆明本性的真见。五蕴:蕴是遮蔽吾人本觉的真心,未能使本心显现。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皆空:究竟没有实体,皆非实相,故曰皆空。

【解释】:观世音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智慧观照到世间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五蕴都是空无不实在的。

【心得记要】:

1、照见五蕴皆空是观世音菩萨修行的第二关障碍。

2、照是回光返照的照,即是以自我真心本体智慧之光,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照见自心无知无明之暗,就是照。

3、五蕴又叫五阴(色、受、想、行、识),蕴就是聚集的意思,例如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在道场、在工作上::等累积了很多的知识、经验、习性。脑细胞从生到老折子愈来愈多,所装不同的内容也愈来愈多,就是「蕴」。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4、所有众生都被五蕴所迷,身心被虚妄不实的假景所惑,以致六道轮回,永不停止,若能识透假象,借假修真,才能去妄归真,获得解脱。

5、色蕴:是指有形质、有障碍者都叫做「色」。例如世界上一切的万物称为「外色」,吾人自身的四大假合(水、火、风、土)称为内色。色蕴大约分为三种:一、可见可对色:如青黄赤白黑等颜色、长短方圆等行色、动作方面的仰伏伸屈等表色,以上都是眼睛可以看到的称为可见可对色。二、不可见可对色:例如声、香、味,它虽然不可以用肉眼看见,但是可以用耳朵、鼻子、舌头接受,称为不可见可对色。三、不可见无可对色:眼根尘、鼻根尘、耳根尘、舌根尘、身根尘、意根尘,以上称为六根尘,因为不可以用肉眼见,又不可以用耳、鼻、舌接触,所以称为不可见无可对色。

6、受蕴:受是领受之义,谓内在的五根(眼耳鼻舌口),对外之五尘(色声香味触),而起五识去领受一切境界的意思。领受顺境叫作乐受,容易引起贪心;领受逆境叫作苦受,容易引起瞋心;领受不苦乐境叫作中庸受,容易引起痴心。总之眼受色、耳受声、鼻受香、舌受味、身受触::等所产生的五种感受,即忧受、喜受、苦受、乐受、舍受。指前五识。

7、想蕴:相像也,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取种种相,作种种想,此处指第六识。

8、行蕴: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常缘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善恶之心,前灭后生,念念不停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指第七识意根。

9、识蕴: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识去辨别事物的本体,指第八阿赖耶识。

10、总之,「色」是物质的一切现象;「受」是接触尘缘所生的感觉;「想」是对外境分别的感觉;「行」是造作思虑的作用;「识」是对前四蕴能分别认识。色蕴属生理,余四蕴属心理也,即感情(受)、观念(想)、意志(行)、认识(识)。

11、依照五蕴的顺序是:识、受、相、行、色。有了「识」,心才能领受;有了领受,然后才有「想」;有了想象,然后才有造作「行」;依所造的善恶,然后才感到「色」身,色蕴是我执的大本,色蕴一破,其余诸执,皆可迎刃而解。

12、皆空:五蕴都是因缘所生,例如「色」是四大假合而有,「受、想、行、识」是由妄想分别而有,究竟没有实体,虚妄不实在的,所以说「皆空」。

13、金刚经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圆觉经曰:「四大分离,今此妄身,当在何处」,大般若经曰:「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故云:「五蕴皆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